虽然国足没能参加世界杯,但通过冷链物流运抵俄罗斯的10万只小龙虾也多少让这场全球性顶级赛事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热情。这批赶在世界杯期间为众多球迷助兴的美食小龙虾,包括麻辣、蒜香、十三香等不同口味。为保证抵达当地后的食品安全,这批小龙虾采用了全程冷链。

微信图片_20180622171514.jpg




世界杯是全球的节日。当“真球迷”陆续前往俄罗斯之际,很多留守国内的“伪球迷”也没有沉寂。他们也迎来了4年一度的“狂欢派对”,而在这场“派对”上,小龙虾再一次成为“街头霸王”。纵观消费者对小龙虾的热情,经历了大排档吃虾的1.0时代、坐家里吹空调叫外卖吃虾的2.0时代、电商下单闪送到家的3.0时代。可以说,最近几年小龙虾市场的演变,也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5年-2017年,全国小龙虾年度产量分别为85.23万吨、90万吨和100万吨,同期国人的消费量分别占生产量的96.9%、97.8%和98.6%,其中仅去年全国小龙虾消费额就达到了1370 多亿元,中国也由此成为了小龙虾的最大消费国。


微信图片_20180622171519.jpg


与最近三年小龙虾消费需求持续暴增相同步,小龙虾的销售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三年中的升幅达到了290%,仅今年以来,小龙虾的价格就净涨了20%以上。按照经济学原理,商品价格的上涨要么是由供给不足所引起,或是因为需求增加而导致,但通过全面分析,驱动小龙虾价格快速大幅上行的力量还真的没有这么简单。


从产地看,目前国内小龙虾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同时受纬度限制,北方地区温度低,小龙虾生长慢,而且水资源紧缺,适合养殖的地方有限,因此,尽管小龙虾的主产区最近几年都在不断地扩大养殖面积,但依然还是难以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前端小龙虾的清洗、吐肠、去虾线以及灭菌等一些列技术已经落地解决,末端的小龙虾餐饮便变成一个门槛极低的经营项目,全国目前有多达1.8万家连锁餐饮企业涉及小龙虾的烹饪提供,三四线城市夜市中小龙虾消费的火爆程度也不逊于一二线城市。供求两方面力量的联动,共同推升与拉动了小龙虾市场价格的快速上行。


微信图片_20180622171524.jpg

 

    实际上,除了大量的餐饮业进入小龙虾市场外,还有更多的非餐饮企业在小龙虾的采购、加工与分销环节密集屯兵驻军,甚至连上市房企美好置业也跨界小龙虾产业。此外,由于小龙虾是电商切入生鲜板块的必争渠道,阿里、京东以及网易也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线上小龙虾的商品化步伐。

 

    随着各路巨头的进驻,不仅小龙虾的销售渠道得以迅速扩容,终端餐饮布局延伸得越来越广阔,小龙虾原本供不应求的格局也变得更为严重,其整体市场价格亦不断攀高。

 

    虽然价格上涨的红利会部分惠及养殖农户,但价格的虚高又恰恰是小龙虾整个产业的痛点。


微信图片_20180622171528.jpg

 

    一方面,因为价格高,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挤压,拿货动机与实际采购能力随之削弱;另一方面,加工商原料成本上升,进货与深加工热情减退。而在消费端,当消费者真的感受到小龙虾“吃不起”时,很可能会用脚投票或者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比如白虾等。如果这一系列情况出现,最终会将小龙虾倒逼到有价无市的境地。


现在看来,让小龙虾价格回到合理的市场价位,必须从供给侧扩大养殖面积从而增加产品供应量。出于这样的动机,目前无论是餐饮企业还是供应链企业都在纷纷朝着行业的上游布局,他们或入股小龙虾养殖基地,或与养殖户签订排他性合同,或在养殖地区派出买手团队定向采购,藉此保证自己所需的货源充足,同时争夺定价权,而且这种供应链的后向一体化布局最终也有利于小龙虾供给量的进一步改善,从而稳定市场价格。当然,目前企业进入小龙虾上游的选择性行为无疑存在着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如果能够通过横向并购提高上游产业的集中度,则更有利于市场价格的平稳。

 

美食是重要索引,而赛事才是核心。6月14日,备受瞩目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如期开赛,各国球员们在场上的表现无疑是本届赛事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大数据技术早在欧洲的足球强国里得到广泛应用,即将一套特殊的设备系在球员球衣、球鞋、护腿板里,设备能够实时采集运动员在场上奔跑时每一秒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冲刺速度等数据,数据能够真实反应和预测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实际情况。教练员通过大数据分析,便可评判训练强度、质量,以及是否能够满足比赛要求等。另外,还可根据数据特征,科学地安排训练及设计阵容。在饮食方面,亦可精确指导、教练球队厨师选取食材及配餐,以便让球员在场上发挥出最大能量。